Sunday, October 31, 2010
很值得 深思---希望能給有高齡父母的朋友參考
< 醫 祭 >
母親生前掙扎說出的最後一句話是「謝謝」。但是在她走後,這個「謝」字卻像是一塊不斷長大的石頭,重重的壓在心頭。
今天,也是她走後第四天,我決定坐下來寫這篇短文。因為唯有這麼做,我才能為父母親在臨終時所受的苦,找到一絲意義;也唯有這麼做,我才能面對母親臨終的那句「謝謝」。
我以這篇文章,祝禱所有我的親人、朋友、所有善良的人永遠不會經歷我、以及我父母所經歷的苦痛。
*** *** *** *** *** ! ***
和大多數人相比較,母親的最後一程已經不算「辛苦」。她在三年多前中風之後一直臥床,但神智清楚。四月十七號似乎吃壞了腸胃,開始嘔吐以致滴水不能進;第二 天晚上出現休克現象,緊急送醫之後診斷「消化道出血」、「脫水」、「腎衰竭」,血壓脈搏微弱,醫院發出病危通知。經過搶救,情況居然轉好,原先的問題一一解決,但是肺部卻開始積痰、積水,並出現肺炎徵兆,最後母親在 四月二十九日 停止呼吸。
母親走後,她和我的煎熬都告一段落。這裡我必須要說的, 是生、老、病、死原為人生所必經,但貴為「現代人」,醫療延續了生命、卻也拖延了死亡、從而拖延了我們所承受的痛苦。自從母親進了醫院,我就開始和醫藥科 學、以及醫療與保險體制展開一段艱難的合作與對抗關係。完全沒有醫療訓練的我,必須在救治與保護母親之間拿捏分寸;不論因為我想減少她的痛苦而延誤了醫療、或因為我想要她康復卻使她受盡折磨而去,我都會墮入無法原諒自己的深淵。
而我是唯一被迫去拿捏這種「分寸」的病人家屬嗎?
寫 出這些想法的時候,我對大多數一線的醫療人員只有心存感謝與敬意;我最親近的朋友當中,也有好幾位在醫界服務。對於一個受過五年至七年嚴格專業訓練的醫護 人員而言,家屬所提出的「反專業」要求,他們只能選擇堅持或妥協。而這兩者之間的消長,在父親過世與母親過世的十年當中,我觀察到明顯的消長;今天醫生也 有他們的無奈。「我常覺得我在繞圈圈」,一位醫生說;「我告訴病人家屬不插鼻胃管病人會營養不良、不插導尿管會增加他們感染的機率,但是他們不聽,等出了問題又來問怎麼辦。」問題是,有多少病人有幸拔掉管子、又有多少是帶著滿身管子企盼人生的終點而不可得?
管子
一根根看似無害的軟管,有粗有細;每一種都有它的功能。由進食用的鼻胃管、排泄用的導尿管、到點滴、用藥、灌腸、抽痰、心導管與胃鏡檢查、人工呼吸,以至於種種監測人體狀況的裝置,無管不行。
對於一線的醫療人員來說,「管子作業」是基本訓練的一環;因此也是他們最普通的一項日常工作。如果血管太細無法接上點滴的管子就得多試插幾次;如果病人來擋或掙扎就把手或身體固定綁住;任務不能達成,是不能擔任醫護工作的。
除了醫療所必須,這些管子確實也帶來不少方便。有了點滴的管子,病人不需要承受打針的痛;有了鼻胃管,看護省去餵食的辛苦(事實上只要有鼻胃管,幾乎沒有看護會願意再嘗試餵食)。但是我們是否也可以由病人的角度來看這些管子呢?
我們不要忘記,所有的管子都有一定的路徑進入身體裡面。點滴的管子由針頭到血管,鼻胃管由鼻子進去食道通到胃裡,導尿管由陰部到膀胱,抽痰的與人工呼吸的管子則由咽喉進到肺部。大部分的管子插進去之後都要拔出來,有時是為了要更換,也有的管子是在使用時就需要不斷的轉動、拔出再插入、拔出再插入…,例如抽痰。我母親在臨終前,醫生堅持一天必須抽四次痰,而有的病人有多到一小時抽一次的。
遺憾的是,我們的身體並不是設計來承受這些管子的。記得美國哥倫比亞新聞學院講座教授喻德基當年在籌辦台大新聞研究所的時候,曾經胃出血而入院,但是當他聽 說醫生要為他作胃鏡檢查的時候,他立刻辦了出院手續逃跑了。現在健康檢查可以選擇無痛胃鏡,但是這個選項並不是沒有條件的,而這種條件往往只有健康的人才具備。如果相對健康的人都無法承受胃鏡檢查,一個臨終的病人又如何?
難的是,家屬病人無法面對「如果不作」的責任;有誰有勇氣承擔導致親愛的人死去的後果?這時候考驗家屬的是,究竟這些醫療措施究竟是否必須要。現在已經有許多人選擇放 棄急救,但在看似無傷的第一根管子到急救之間,可能有一條漫長艱難的路程。在每一個轉折點上,「是否必須要」的問題都會浮現,而再次浮現的時候,家屬都面臨承擔後果的責任。
真有必要嗎?
醫療措施是否必須要其實是一個純專業的議題,大部分的家屬在面對專業的時候,都會作最「合理」的選擇:由醫生決定。但實際上在「科學思維」與醫療保健系統的運作下,醫療決策並不是沒有盲點,在尊重家屬意見的美意下,這種決策現在也常常成為家屬所必須面對、負責的一環。
由於我和母親早已談過這些議題,所以我在母親第一天入院的時候就簽下放棄急救聲明;但是之後的幾次決定,就沒有辦法這麼明快。首先是胃鏡檢查的問題。醫生說,如果不作胃鏡,就無法確知消化道出血的地點與病灶、也無法對症下藥;出血可能是潰瘍、也可能是癌症。第一時間我的決定是配合醫生。但因為母親病危,所以這項檢查沒有立刻進行,在這期間我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問題:對一名高齡的病人,即使是癌症,可以開刀嗎?可以化療嗎?如果不能,那又何必去確定它是否癌症 呢?而當我通知醫生我改變主意的時候,醫生竟然告訴我作胃鏡是健保給付的要件;其實不作胃鏡也可以打止血針,只是我們得自費──總共約七百元。很幸運的,母親的出血在潰瘍藥和止血針的雙重效果下止住了:七百多元讓她逃過 胃鏡的折磨。
在她大去的前三天我簽下放棄抽痰的聲明。當晚午夜醫生打電話來說,如果不繼續抽痰,可能轉成肺炎或呼吸衰竭,但他新採用的治療藥物可能是有效的;何況「抽痰之後病人會比較舒服」,我因此改變主意,母親繼續忍受一天四次抽痰的苦楚。兩天後,她的呼吸加劇到一分鐘四十次,每一口氣都是掙扎;同時她的肺部出現感染的跡象;這表示醫生的治療不但沒有發生效力,而且害怕發生的事情仍然發生了。當醫生來通知必須作進一步「處置」時,我第二次簽下放棄抽痰和急救的聲明。在 我簽過聲明之後,當天半夜又有護士來抽了一次,看護未能阻止,第二天母親就走了。
這讓我想到當年父親臨終的時候因為心臟衰竭所以不停的施打強心針,之後肺衰竭而插管;痛苦異常的插管之後一星期不到,他就因為腎衰竭辭世。最後的一段日子,他在加護病房,我們也很少機會陪伴。回過頭看,如果不打強心針,父親會少存活一個星期、但可以省去後面的折磨;那「必須要」的醫療措施究竟要依什麼標準來判斷?
現代化之後科學與專業的地位崇高;在「救人」的大前提之下,我們往往忘記所有依據科學所做的判斷都含有機率的成分。這也就是說,醫生認為抽痰,病人不會感染 或比較舒服,但這不表示病人「一定不會」感染和比較舒服。但是在專業的權威之下,醫生與病人家屬在溝通的時候,所有的「機率」考量都被省略。再者,醫療與保險體制的特質,也令病人承受更多的折磨。母親在送進醫院急診時,就經歷了抽血等全套檢查。但是送進病房的時候,同樣的檢查又重複一次,詢問的結果,是「病房必須建立自己的檔案」。但是幾分鐘前所做的檢驗結果為什麼不能由急診轉到病房?在醫界服務過的朋友說,醫院不同的部份,必須做出自己的「業績」。同一家醫院之內可以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同的醫院更是理當如此。當年父親在台大醫院等不到病房、必須轉到中興醫院。已經兩天兩夜沒有閤眼的父親,立即承受了所有同樣的檢驗;沒有人告訴我們離開台大的時候要申請病歷、何況台大的病歷另一家醫院是否接受也仍是問題。
其次,醫護人員的訓練讓他們深信醫療的正面效果,例如抽痰會讓病人比較舒服;而一根管子在喉嚨裡不斷的扭動、插入、拔出的滋味是什麼,他們無法關注、也無暇關注,否則他們會無法執行任務。但是健康的我們,能忍受一根管子在我們的喉管每一小時這樣的進進出出嗎?
結束
四月二十九號下午我趕到病房的時候,母親已經走了。前一天晚上我在病房外涕泗縱橫、掙扎著在醫生面前說出「我寧願她走」這句話的辛酸與苦楚,都已經是回憶的一部份。
此刻我最大的希望──相信這也會是我父母親的希望──是未來人們可以重新檢視「救人」的意義;也希望醫學家能夠更積極的思考如何發展更人道的醫療方式、而不再是堅持單一的「治療」思維,由延長病人的痛苦轉而幫助他們得到更平靜的結束。或許有一天讓醫護人員參加插管感受的「醫療體驗營」,會是醫學訓練的第一步。
如果有這麼一天,我就可以更坦然面對母親最後的那聲「謝謝」。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 德 國 雞 蛋 " -- 請詳閱 ~ 圖文併呈 值得參考學習 !
好厲害的蛋!
健康有保障!
德國雞蛋
我也是欣賞德國人這種穩健、確實、負責的精神 !
這盒小小的德國雞蛋�, 隱藏多少秘密 ?
雞蛋在當代社會中,可以說幾乎成了必需品了。早餐吃個雞蛋,補充下營養,恐怕是很多人的選擇吧。
那麼對於這麼一個不能存放太久,需要保持新鮮 的社會重要商品來說,德國人又是怎麼管理它的呢?
必須首先說明的是,我在德國沒有見過散裝雞蛋,最多時我見過30個一盒的。而通常在超市里,基本都是6個或10個一盒。
大家不要小看這麼一盒 雞蛋,在上面可是有很多的秘密等著你去發掘呢!下面以我購買的雞蛋為例,讓大家看看德國人到底是怎麼個嚴謹法!
盒子 上的白色標籤:
最上面標明雞蛋食用時間到 1月26日 止;
左下標明需要在5度到8度之間存放;
右下標出雞蛋大小為"L", 表示"大",如果是"M"表示"中";
比較有意思的是,一盒標有中號的雞蛋和一盒大號雞蛋價格是一樣的。
最有意思的是,盒中每一個雞蛋都標有號碼,如上圖的"3-NL 4329801"是啥意思呢?如果是什麼產品批號也就罷了,恐怕一般消費者也就不求甚解。
可德國人偏偏在盒子的側面,非常詳盡的對它做出說明。這麼一解釋才讓我發現了德國人的嚴謹之處!
雞蛋盒側面對號碼的注解,大體翻譯如下:
第 1位元號碼表示雞的飼養方式。
" 0" 是BIO綠色雞蛋,表明下這種蛋的母雞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沒有固定的雞舍,自由覓食,吃個蟲子啥的,飼料�沒有任何化學? K? [劑,除了生病平時不打預防針。
" 1"FREILANDHALTUNG是表明下蛋的母雞是露天飼養場放養的,除了自由覓食外還添加人工飼料,要定期打預防針,有固定雞舍。
" 2"BODENHALTUNG表明蛋是圈養母雞生的,這種母雞還算"幸運",它們的生活環境起碼比較寬鬆。
" 3"KAEFIGHALTUNG則表明產蛋的是飼養在籠子中的母雞,它們的生長環境最差,一層層的雞籠十分擁擠,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雞的心情可想而知。
德國人其實很明白,自由放養,日日歌唱的雞和備受壓抑整日擠在一起的雞下的蛋是不一樣的!如今在銷售的雞蛋上表明身份,價格當然有貴有賤,大家看的清楚,吃的明白。
如上圖我買的雞蛋首位數字是 3,表明這是待遇最差的雞下的蛋啦!
2-3位元元字母表明產地,BE是比利時,DE代表德國,DK是丹麥,FR是法國,NL為荷蘭。
4-10位號碼表明產蛋企業以及飼養籠子的號碼。有了這些編碼,雞蛋品質只要有半點問題,食品監測部門就會順藤摸瓜,一直追查到生產商!
德國人向來以嚴謹著稱,各方面安全意識非常強,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更是一絲不苟。大家從這個小小的雞蛋�,? h? 硒N能看出些端倪吧!
~~~~~~~~~~~~~~~~~~~~~~~~~~~~~~~~~~~~~~~~~~~~~~~~~~~~~~~~~~~~~~~~~~
真是超厲害 ! 見微知著,原來德國人這麼龜毛,所以做起事來一絲不苟,才能製造出那麼多高品質的產品。
好習慣是必須要從小"教養而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就會養成對人對事負責任的態度。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冰島電線桿
感覺上像是 外星人送電來給地球人用…..
2008年Iceland's 的電線桿設計,這個設計稱為土地的巨人,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Friday, October 29, 2010
夫妻間的醬油故事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愛 即使沒有任何關係 .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夜來香不適合在室內
也許你我誤食的機會不大,就當作是增長見識吧!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Facebook 和你的未來老闆
1.你在履歷表上會寫你天天買醉導致上班精神不濟嗎?
2.你會在自傳上寫你的口頭禪是 X 嗎?
3.你會在求職信上寫你現任老闆是個豬頭嗎?
4.你會很誠實的跟面試官說:上班時間常常跟網友討論I Phone 4 的新功能嗎?
但你可能多多少少都曾經在 Facebook 或部落格做過一些你不會在面試者面前展現的事,更糟的是這些文章或照片/影片都是在上班時間利用公司網路上傳。
看有中文字幕影片請到這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Nx3UFjfUyE
根據英國商業社交網路公司Viadeo曾經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幾個有趣的數據:
1.五位受訪雇主中就有一位會上網查詢應徵者的資料
2.約有6成雇主會因為這些資料影響雇用意願
3.有四分之一的面試主管會根據查詢到的應試者的部落格、上傳影片,或Facebook等相關資料,刷掉某些應徵者。
4.好消息是有13%的人力資源主管根據線上查詢結果而決定雇用應試者
所以上傳資料前,請仔細考慮這些內容會不會幫你未來找工作加分。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一個世紀的亂世故事!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Sunday, October 24, 2010
卡車司機的遺言
"我的天啊! 可是我非常愛妳啊!好好保重,照顧自己,永遠記住,我愛妳甚於生命中的一切,我只是忘了告訴妳。"
卡車司機的遺言 /路得.肯達爾
汽船山是有名的殺人坑,行經阿拉斯加高速公路的卡車司機莫不小心謹慎,如臨大敵,尤其冬天,山路彎曲盤繞, 冰滑的路旁即是險峻陡峭的懸涯,無數的卡車司機葬命於此,而且還會有很多人重蹈覆轍。
有一次我行駛在這條高速公路上,遇上加拿大皇家山警,幾個救難人員正從陡峭的山壁吊起卡車一半的殘骸,我把裝備放好,走過一群安靜的卡車司機,他們正看著吊起的殘骸。
一個山警向我們走來,低聲地說:
「我們發現司機時,他已經死了,可能是前兩天惡劣的暴風雪來時跌下去的,沒有很多痕跡,只是很僥倖的,我們看到陽光照在鉻鋼上。」
他無奈地搖搖頭,手伸到防寒衣口袋裡。
「也許你該看看這封信,我猜他在凍死前還活了幾個小時。」
我從未看過警察流淚,我總以為他們已看盡了生離死別,應該早就免疫,但他把信交給我時, 還一邊伸手去抹眼淚,我也邊讀邊流淚,每個司機默默的讀信,然後靜靜地走回他們車上。信的內容深烙在我的記憶之中,多年之後,它仍像我當初拿在手中一般鮮明。我想與各位及你的家人們分享這封信。
我親愛的老婆:
這是一封沒人願意寫的信,但我很慶幸自己還有時間來告訴妳我多次想說卻未說的話:我愛妳,甜心。
妳以前常跟我開玩笑,說我愛我的卡車勝過於愛妳,因為我跟卡車在一起的時間太多了。
我當然愛我的卡車,她一直對我很好,她跟我櫛風沐雨,歷經艱難,長途跋涉都可依賴她,在趕路時她很快速,從沒讓我失望過。
妳知道嗎?我愛妳也是同樣理由,妳我也是一路胼手胝足,歷經艱難走過來的。
記得第一輛卡車嗎?那輛下鄉收割玉米,總是讓我們破產,但又足以糊口的卡車。那時妳得出去工作以應付房租及其他開銷,而我賺的每分錢都花在卡車上,妳的收入使我們得一屋宇可遮風避雨,衣食不缺。
我記得我曾抱怨過這卡車的種種,但我卻不記得妳抱怨過,即使你工作得精疲力竭回來,我向妳要錢繼續上路,妳也不曾抱怨。如果妳曾抱怨,我想我也沒聽到過。當時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煩惱中,不曾想過妳的問題。
我現在卻想到妳為我犧牲的一切——衣服、假期、宴會及朋友,但妳從不抱怨,但我不記得自己曾經感謝過妳。
每當我和朋友坐下來喝咖啡時,我總是高興地說著我的卡車、裝備和薪水,卻忘了妳是我的合夥人——即使妳沒有和我一起坐在車上。正因為有妳的犧牲,加上妳我的決心和毅力,我們才終於買了新卡車。
當時我好得意有那輛卡車,我也很得意有你這樣的太太,但我從沒告訴過妳: 妳知道我總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我擦車的時間能和同妳講話的時間一樣多,我就會告訴妳。
這些年來我四處奔波,我知道妳的禱告一直與我同在,但這次禱告卻不靈了。
我傷得很嚴重,已走到人生的最後一步了,我想說些以前該說而未說的話,那些話因我太投入卡車與工作而遺忘。
我現在想起自己曾錯過多少次結婚紀念日及生日,以及因為我在路上奔波,而妳必須獨自去觀賞孩子的學校戲劇及曲棍球賽。
我想到那些妳獨守家中的寂寞夜晚,不知我人在何處、事情是否順利…….想到我總是想打電話給妳,只問個好,但不知怎地又設法迴避:但我只要一想到妳和孩子會在家裡等著我,心裡總是很踏實。
還有那些家庭聚餐,因為我無法到場,妳就得向妳家人解釋我為何缺席:我在忙著換機油,忙著找零件,或是在睡覺,因為第二天要早起上路。總是一直有理由,但現在那些理由似乎再也不重要了。
我們新婚時, 妳連換燈泡也不會, 才不過幾年,妳就已經能在大風雪中修理火爐了。妳變成很棒的技工,幫我修東修西,看到妳跳上卡車,倒車出玫瑰花叢時,我真是得意有妳這麼能幹的老婆。
當我開車進院子,看到妳睡在車上等我時,我真的感動莫名,不管是凌晨兩點或下午兩點,妳看起來就像電影明星,妳知道? 妳真是美麗動人,我想我好久都沒這樣說了,但妳真的很漂亮。
這一生我犯了不少錯, 但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向妳求婚。 妳永遠無法了解為什麼我一直在卡車裡, 我自己也無法了解, 但那是我的生活方式, 而妳卻無悔的跟隨,不管富貴貧窮,妳總是在那裡……我愛妳,甜心,我也愛孩子們。
我的身體很痛,但我的心更痛。當我結束人生旅程時,妳卻不在我身邊,從我們在一起後, 這是第一次我真的獨自一人,我很害怕,我急需要妳,但也知道為時已晚。
可笑的是,我想現在我所有的只是卡車而已。這輛支配我們生活這麼久的可惡卡車,這塊我住了這麼多年,但現在已扭曲了的鋼鐵,它無法回報我的愛,只有妳能。
妳我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但我覺得妳與我同在。我能清楚地看到妳的臉,感覺到妳的愛,我無法單獨面對這最後一程。
告訴孩子我很愛他們,不要讓他們開卡車維生。
甜心,我想大概就這樣了, 我的天啊! 可是我非常愛妳啊!好好保重,照顧自己,永遠記住,我愛妳甚於生命中的一切,我只是忘了告訴妳。
我愛妳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窮的定義
一位父親很有錢,有一天,他和家人帶著小兒子到鄉下去參觀。
他們立意要讓小兒子知道什麼叫做「窮」,所以帶他去農村,要他實地體會一下窮人的生活。
他們在一個很窮的農家裡住了兩天。農家的孩子要負責餵養家畜,要負責訓練幫忙農事的狗。
傍晚時分,為了節省自來水費,農家的孩子們都到附近的小溪裡去洗澡;晚上沒錢沒燈、沒錢付電費,只能全家聚在黑漆漆的院子裡聊天。
當他們從農家回來以後,爸爸問孩子說:「你覺得這趟行程如何?」
孩子說:「很好啊!爸爸!」
「你見識到窮人家到底有多窮了吧?」爸爸問。
「是啊!」孩子點頭稱是。
「那你看到了什麼嗎?」爸爸又問。
孩子回答說:「我終於見識到我們家到底有多窮了。」
孩子繼續說:「我們只有一隻狗,但是他們卻有四隻狗;
那四隻大狗在他們小孩的指揮之下,又聽話,又懂事。當他們家的小孩好神氣!」
「而且,我們只有一個游泳池,還是在花園中間;但是他們卻有一整條溪流,沒有盡頭;他們每天都可以盡情地玩水仗,我們家卻只有我一個人游泳。」
「還有,我們家的花園只有一排進口的路燈,可是他們卻有滿天的星星;
他們每天晚上都可以聊天聊得好高興,可是我們家卻沒有人跟我聊天。」
「我們家的空間只到前面庭院,但他們卻有整個天地的空間。」
孩子作了個結論。 孩子說完,父親無言以對。
是的,只要有愛、有朋友、有家庭、有健康、有幽默感、
對人生懷抱積極的態度,那你就是最富有的人!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最牛的腦筋急轉彎
被捲走的那個人叫小明,請問剩下的那個人叫什麼?
7. 一個胖子從12樓掉下來,死了!他之後變什麼了?
8.白色的馬叫白馬,黑色的馬叫黑馬,黑白相間的馬叫斑馬,那麼黑色白色紅色相間的馬叫什麼馬?
*
*
*
*
*
*
*
*
*
*
*
*
*
*
*
*
*
*
*
*
*
1. 有兩個人到海邊去玩,突然被一陣浪捲走了。被捲走的那個人叫小明,
【當然是叫救命啊!】
【 看不見(劍)】
請問:小白貓上岸後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 喵】
【是公雞叫太陽起床,因為太陽不會叫!】
7. 一個胖子從12樓掉下來,死了!他之後變什麼了?
【害羞的斑馬】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我們怎麼能說老師沒腦子
「信耶穌不合科學。」一個哲學教授上課時說。他頓了一頓,叫了一個新生站起來,說:「某某同學,你是基督徒嗎?」「老師,我是。」
「那麼你一定信上帝了?」「當然。」「那上帝是不是善的?」「當然。上帝是善的。」「是不是上帝是全能的?祂無所不能,對嗎?」「對。」「你呢?你是善是惡?」「聖經說我有罪。」
教授撇撇嘴笑:「哈,聖經。」
頓了一頓,說:「如果班上有同學病了,你有能力醫治他,你會醫治他嗎 ?起碼試一試?」「會。」
「那麼你便是善的了…」「我不敢這麼說。」「怎麼不敢?你見別人有難,便去幫助…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這樣,只有上帝不幫忙。」一片沉默。「上帝不幫忙。對嗎?我的弟弟是基督徒,他患了癌症,懇求耶穌醫治,可是他死了。上帝是善的嗎?你怎麼解釋?」
沒有回答。
老教授同情他了,說:「你無法解釋。對吧?」
他拿起桌子上的杯,喝一口水,讓學生有機會喘一口氣。這是欲擒先縱之計策。「我們再重新來討論。上帝是善的嗎?」「呃…是。」「魔鬼是善是惡?」「是惡。」「那怎麼有魔鬼呢?」學生不知道怎麼回答。「是…是…上帝造的。」「對,魔鬼是上帝造的。對嗎?」
老教授用瘦骨嶙峋的手梳梳稀薄的頭髮,對傻笑著的全體同學說:「各位同學,相信這學期的哲學課很有興趣。」
回過頭來,又對站著的那同學說:「世界可有惡的存在?」「有。」
「世界充滿了惡。對吧?是不是世上所有一切,都是上帝造的?」「是。」
「那麼惡是誰造的?」
沒有回答。
「世界有不道德的事嗎?有仇恨、醜陋等等一切的惡嗎?」該學生顯得坐立不安,勉強回答:「有。」「這些惡是怎麼來的?」
沒有答案。
忽然老教授提高聲調說:「你說,是誰造的?你說啊!誰造的?」
他把臉湊到該學生面前,用輕而穩定的聲音說:「上帝造了這一切的惡。對吧?」沒有回答。
該學生嘗試也直視教授,但終於垂下了眼皮。
老教授忽然轉過身來,在班前踱來踱去,活像一隻老黑豹。同學們都進入被催眠狀態。
這時老教授又開腔了:「上帝造這一切的惡,而這些惡又不止息的存在,請問:上帝怎可能是善的?」
教授不斷揮舞著他張開的雙手,說:「世界上充滿了仇恨、暴力、痛苦、死亡、困難、醜惡,這一切都是這位良善的上帝造的?對吧?」
沒有回答。
「世上豈不是充滿了災難?」
停了一下,他又把臉湊到該新生面前,低聲說:「上帝是不是善的?」沒有答話。
「你信耶穌基督嗎?」他再問。
該學生用顫抖的聲音說:「老師,我信。」
老教授失望地搖了搖頭,說:「根據科學,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是用五官。請問這位同學,你見過耶穌沒有?」
「沒有。老師,我沒見過。」「那麼,你聽過祂的聲音嗎?」「我沒有聽過祂的聲音。」「你摸過耶穌沒有?可有嚐過他?嗅過他?你有沒有用五官來感覺過上帝?」
沒有回答。
「請回答我的問題。」「老師,我想沒有。」「你想沒有嗎?還是實在沒有?」「我沒有用五官來接觸過上帝。」「可是你仍信上帝?」「呃…是…」
老教授陰陰地笑了:「那真需要信心啊!科學上強調的,是求證,實驗,和示範等方法,根據這些方法,你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對不對?你以為怎樣?你的上帝在哪裡?」
學生答不上來。
「請坐下。」
該同學坐下,心中有說不出的沮喪。
這時,另一個同學舉起手來,問:「老師,我可以發言嗎?」老教授笑說:「當然可以。」學生說:「老師,世界上有沒有熱?」教授答:「當然有。」「那麼,也有冷嗎?」「也有冷。」「老師,您錯了。冷是不存在的。」
老教授的臉僵住了。課室裡的空氣頓時凝結。
這 位大膽的同學說:「熱是一種能,可以量度。我們有很熱、加熱、超熱、大熱、白熱、稍熱、不熱,卻沒有冷──當然,氣溫可以下降至零下四百五十八度,即一點 熱也沒有,但這就到了極限,不能再降溫下去。冷不是一種能量。如果是,我們就可以不斷降溫,直降到超出零下四百五十八度以下。可是我們不能。『冷』只是用 來形容無熱狀態的字眼。
我們無法量『冷』度,我們是用溫度計。冷不是一種與熱對立的存在的能,而是一種無熱狀態。」
課室內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到。
「老師,」該學生竟又問:「世上有沒有黑暗?」「簡直是胡混。如果沒有黑暗,怎可能有黑夜?你想問甚麼…?」「老師,您說世上有黑暗嗎?」「對…」
「老師,那麼你又錯啦!黑暗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無光狀態。光可分微光、亮光、強光、閃光,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用來描述無光狀態的字眼。如果有黑暗,你就可以增加黑暗,或者給我一瓶黑暗。老師,你能否給我一瓶黑暗?」
教授見這小子大言不慚,滔滔不絕,不覺笑了。這學期倒真有趣。
「這位同學,你到底想說甚麼呀?」
學生說:「老師,我是說,你哲學的大前提,從一開始就錯了,所以結論也錯了。」
「錯了…?好大的膽子!」老教授生氣了。「老師,請聽我解釋。」全體同學竊竊私語。「解釋…噫,解釋…」教授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待情緒漸漸平伏後,即使個手勢,叫同學們安靜。讓該同學發言。
學生說:「老師,您剛才所說的,是二元論哩。就是說,有生,就必有死。有一個好的神,也有一個惡的神。
你討論上帝時,所採用的,是一個受限制的觀點。
你把上帝看作一件物質般來量度,但是科學連一個『思維』,也解釋不了。
科學用電力,又用磁力,可是卻看不見電,看不見磁力,當然,對兩者也不透徹了解。把死看作和生命對立,是對死的無知。死不是可以獨立存在的。死亡不是生命的反面,而是失去了生命。」
說著,他從鄰坐同學的桌子內,取出一份小報來,說:「這是我們國內最下流的一份小報,是不是有不道德這回事呢?」
「當然有不道德…」
「老師,你又錯了。不道德其實是缺德。是否有所謂『不公平』呢?沒有,『不公平』只是失去了公平。是否有所謂『惡』呢?」
學生頓了一頓,又繼續說:「惡豈不是失去善的狀態嗎?」
老教授氣得臉色通紅,不能說話。
該學生又說:「老師,就是因為我們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所以才有選擇的自由呢。」
教授不屑一顧:「作為一個教授,我看重的是事實。上帝是無法觀察的。」
「老師,你信進化論嗎?」
「當然信。」
「那麼你可曾親眼觀察過進化的過程?」
教授瞪瞪該位同學。
「老師,既然沒有人觀察過進化過程,同時也不能證實所有動物都還在進化之中,那麼你們教進化論,不等於在宣傳你們的主觀信念嗎?」
「你說完了沒有?」老教授已不耐煩了。「老師,你信上帝的道德律嗎?」「我只信科學。」「呀,科學!」
學生說。「老師,你說的不錯,科學要求觀察,不然就不信。但你知道這大前提本身就錯誤嗎?」
「科學也會錯嗎?」
同學們全體嘩然。
待大家安靜下來後,該同學說:「老師,請恕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班上誰看過老師的腦子?」同學們個個大笑起來。
該同學又說:「我們誰聽過老師的腦子,誰摸過、嚐過,或聞過老師的腦子?」沒人有這種經驗。
學生說:「那麼我們能否說老師沒腦子?」
全班哄堂大笑...。------------------------------------------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孝順一定是天生的嗎?
都任由孩子自己處理他的收入
並且認為不跟孩子拿錢才是民主的作法
在我觀念裡
這是錯誤的
因為教育孩子知道反哺 也是重要的功課
家
不是老公的
不是老婆的
不是孩子的
家
是這個家庭成員每一個人共有的
所有榮辱與共
所有喜怒哀樂是共同經歷的
這樣才會是一個有凝聚力的家
付出
並非所有付出都是對的
而是根據家裡每個成員需求的不同去做有效率的付出
才是真的付出
否則很容易就變成是不合理的要求
那麼就適得其反了
當父母沮喪挫折時
要會讓孩子知道我目前的心情和遇到什麼事
當父母開心時
也會高興的告訴孩子我為何這麼開心
或者這麼形容吧
有時候把自己當成跟孩子一樣的年紀
有時候把孩子當成是跟我一樣大的朋友
所以孩子才會願意主動跟我們分享他們的事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從花博看台灣(陳文茜)
他應該來幫忙"怎樣使花博在世界發光"而不是雞蛋�挑骨頭.盡搞口水戰!
從花博看台灣(陳文茜)2010年10月16日蘋果日報
2006年11月由於台北花卉協會極力爭取,台灣第一次擁有了主辦國際花博的機會。
它或許沒有奧運重要,沒有世博偉大,卻也是國際相傳了50年的盛典大事。
與2009年高雄世運、台北聽奧不同,它展覽的期間長達半年,仿若上海世博。
它不是一場開閉幕式,中間20天體育比賽就了結了。
自1960年荷蘭鹿特丹發起國際花博以來,它已是各國展現花卉、藝術、科技、劇場、綠色建築的比賽。
自1960年至今,50年來,這是台灣第一次,不只是第一次花博,也是史上第一次舉辦時間最長的國際博覽會盛事。 這本應是小小的台灣,史上最珍貴的榮耀片刻。
但2006年11月,當台北爭得主辦權時,台灣靜悄悄的。我們國人常自嘆自己是亞細亞的孤兒,可是當少數偉大的孤兒
們在海外為台灣爭取難得主辦權消息宣布時,從來沒有如韓國麗水、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市南京西路群眾狂歡,大放
煙火為他們慶賀。相反地,台北花卉協會寂寞地去,寂寞地回來。2006年11月那一年也正是紅衫軍倒扁的高潮,中央 執政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決定當一個漠視花博的主角,他帶著政黨偏見,把台北市當敵人,拒絕給予台灣史上最大國際 博覽會應有的預算補助。
2007年郝市長上台,聽奧沒錢,花博更沒錢;一切都延到2008年5月馬英九上台後基本費用才全部到位。然而由於一切 皆太匆促,這場目前被民進黨議員譏稱為「郝貴」的半年期國際花博,包括14個場館、建築、開閉幕,及半年營運費 等,只爭取到與20天高雄世運相同的百億預算。
經費很少口水卻多
沒有人把它當台灣的驕傲,花博只是藍綠鬥爭的籌碼、只是下屆台北市長的前哨站。11月
即將於台北舉辦的世界第50屆國際花博,成了名副其實的「亞細亞孤兒」;只是這次出賣 它的不是帝國們,而是可悲的台灣政客們。
但是排山倒海的攻訐中,我卻仍看到一群屹立不搖的藝術家、建築師、動畫與數位工程師。當花博夢想館第一次揭開 美麗的粉紅IT紙花後,我開始意識,為什麼這個紛亂的島嶼,始終屹立不搖?
在政治、媒體等錯亂的領域之外,台灣始終有一些躲在角落的「人」,他們一步一腳印想為自己生長的土地盡心盡 力。夢想館的主展品IT與紙花從含苞、初放、綻開到展姿的程式設計,工程師整整寫了1年的程式,才實驗完成。我在 上海世博中國館看到的人與螢幕樹林的互動,在這裡已更先進至深呼吸,站在光圈上,樹木即快速成長。幾米夢想劇 場,更結合各方藝術家、IT工程師完成花博最令人難忘的角落。
而新生三館,那是台灣目前土地上最出色的綠建築。它是第一棟以樹為主人的房屋,站在原始破舊、現已成生態公園 的新生公園三館屋頂上,你甚至有錯覺,手伸長一點,可以探觸空中即將降落的飛機。生態池裡引入台北市建國大埤城市污水,經由各種不同本土水生植物,包括空心菜、荸薺、茭白筍的根及布袋蓮池等,最終出口的水,已如山泉般的清淨之水。公園內地磚是可透水的磚,土壤底下埋藏雨水回收收集箱,建築師張清華找來半世紀前壓古井的閥,把回收的雨水,再灌溉於草地上。新生公園風往哪個方向吹,新生三館的窗就往哪個方向開,迎賓處入口使用的木材全是可回收木材,提款機、郵局、服務中心全包覆不同顏色的迪化街花布。
公園內設置憩息的椅子,藤編、木造、玻璃、鍛鐵複材,各有其靈巧創意。張清華與郭英釗完成這項綠建築及生態公園,造價及設計費僅高雄世運場館8分之1;結果還為了500元請農民種植20株空心菜,上政論節目,澄清自己絕無弊案。
明年4月25日,國際花博即將道別台北,3天後4月28日馬上落腳西安。西安市正傾全山西省之力,整治原挖沙污染之地,光整治成綠色生態區費用,就花了450億;總預算若加上建築營運,可能高達700億,為台北7倍之多。
相較之下,台北花博創下許多第一,經費少史上第一,口水多史上第一,建築師為500元空心菜上政論節目談綠建築卻有理說不清世界第一;而另一方面寶特瓶蓋出時尚建築物,世界第一,紙花與IT結合,世界第一……繪本藝術家與 IT、劇場、雕塑、園藝結合,史上第一。
新生三館大門前,上周豎起蘇貞昌「台北超越台北」的大看板,進花博的民眾仰頭一眼就看得到。只是不知看板中他溫柔的微笑,是笑看花博的艱辛?還是笑看台灣人在他不給預算下,竟然還交得出如此驚人的成績,佩服地笑呢?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冰島之美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半杯水滾了再放油,炒菜無油煙
[健康篇]半杯水滾了再放油,炒菜無油煙.......
作者陳俊旭簡介:
畢業於臺大醫學院復健系,並取得有「自然醫學的哈佛大學」之稱的巴斯帝爾大學 (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學位。是第一個考取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台灣人。通過美國四項國家考試(自然醫學,針灸,中藥,復健),並擁有華盛頓州醫師、針灸師、治療師三張醫療執照。曾任西雅圖華人健安療養院復健部主任、西雅圖西北無限健康診所自然醫學醫師與針灸師、西雅圖世貿中心聯合健康診所,以及台灣百略集團康適幸福股份有限公司醫療長、百略集團康適診所副院長。目前擔任台灣整合醫學公司自然醫學顧問。
陳俊旭醫師的健康飲食寶典
台灣在民國八十五年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零售市場賣掉的食用油品中,有 60% 是沙拉油、12% 是葵花油、13% 是老一輩婆婆媽媽們習慣用的豬油。十年後的今天,沙拉油、葵花油和橄欖油,是現今台灣家庭中最常用的烹飪油,橄欖油尤其炒得很熱,使用率大幅提升,但豬油卻越來越少用了。
小玉與婆婆之間的戰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端看小玉所用的植物油是哪一種,炒菜的溫度在幾度,但如果用錯植物油炒菜,還不如用婆婆的豬油。
什麼是油的「冒煙點」?
台灣人最常見的烹煮方式還是煎、煮、炒、炸為主,青菜大多是用大火快炒,而且多數是使用玉米油、葵花油之類來炒菜,甚至炸排骨也是用這類植物油,這真是個嚴重的錯誤。為什麼呢?因為每一種油耐受的溫度不一樣,葵花油在攝氏 107 度就開始冒煙變質了,如果拿來炒菜甚至炸排骨,會產生許多毒素。因此,在選用油品之前,必須先瞭解什麼是「冒煙點」。
每一種油的冒煙點 (Smoke point, 介於熔點與沸點之間 ) 都不盡相同,任何油類,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 甚至起火燃燒。所以我鼓勵大家不管炒什麼菜,都先放一點水,水滾了再放油,然後放菜炒,因為水分會將溫度拉低到一百度左右。我把這種加點水來炒的炒法稱之為「水油炒」。大多數油類的冒煙點都在一百度以上,
所以炒菜時只要能把溫度控制在一百度,油就不會變質,吃了也不會有害。很多液態植物油,例如菜籽油和葵花油,冒煙點都在 107 度,通常大火一炒,一下子就會超過冒煙點,開始變質,吃下這種油,對身體反而有害,但若是拿來涼拌東西就好。
油的商品名稱非常混淆,例如台灣與大陸很多食用油是菜籽油,或是菜籽、玉米與大豆的混合油,但廠商並不標示清楚,而常用「沙拉油」這個名稱代替。其實,沙拉油 (Salad Oil) 是一種通稱,凡是可以拿來涼拌沙拉的油就可叫做沙拉油。所以在還弄不清楚油種之前,最好先不要拿來炒菜。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冒煙點約 160 度,可以炒菜,但還是先加一點水比較好。椰子油的冒煙點更高,在 232 度,拿來炒菜最適合,但在台灣,我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椰子油。所以,買哪一種油炒菜是一門學問,以下我特別整理了一份各種未精製油脂的冒煙點,提供給大家購買與烹飪時參考。
附表: 各種油脂的冒煙點
未精製的各種油脂 | 冒煙點 | 適合的烹飪法 |
葵花油 Sunflower oil | 107 ℃ ( 225 ℉ ) | 涼拌、水炒 |
紅花油 Safflower oil | 107 ℃ ( 225 ℉ ) | 涼拌、水炒 |
亞麻仁油 Flax seed oil | 107 ℃ ( 225 ℉ ) | 涼拌、水炒 |
菜籽油 Canola oil | 107 ℃ ( 225 ℉ ) | 涼拌、水炒 |
大豆油 Soybean oil | 160 ℃ ( 32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玉米油 Corn oil | 160 ℃ ( 32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冷壓橄欖油 Olive oil | 160 ℃ ( 32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花生油 Peanut oil | 160 ℃ ( 32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胡桃油 Walnut oil | 160 ℃ ( 32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芝麻油 Sesame oil | 177 ℃ ( 35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奶油 Butter | 177 ℃ ( 350 ℉ ) | 水炒、中火炒 |
酥油 Vegetable shortening | 182 ℃ ( 360 ℉ ) | 反式脂肪酸,不建議食用 |
豬油 Lard | 182 ℃ ( 360 ℉ ) | 水炒、中火炒 |
馬卡達姆油 Macadamia oil | 199 ℃ ( 39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棉花籽油 Cottonseed oil | 216 ℃ ( 420 ℉ ) | 殺精蟲,不建議食用 |
葡萄籽油 Grapeseed oil | 216 ℃ ( 42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
杏仁油 Almond oil | 216 ℃ ( 42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
榛子油 Hazelnut oil | 221 ℃ ( 430 ℉ )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
椰子油 Coconut oil | 232 ℃ ( 450 ℉ ) | <TD |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