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生活中的「鋁」 |
在自然環境中,鋁多與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而普遍存於地殼,並以各種型態廣泛用於工業用途(飛機機體、火藥、屋頂)、烹飪用具(鋁鍋)、食品包裝材料(鋁罐及鋁箔袋等)、食品添加物(矽酸鋁、硫酸鋁)以及醫藥品(氫氧化鋁、磷酸鋁)。
動物實驗結果顯示,經由腸胃道攝入的鋁,大部分會經由糞便直接排出體外,被吸收的比率一般低於1%,而被吸收的鋁,也會經由血液傳送,絕大多數透過尿液排出體外。至於極少量停留在體內的鋁,主要蓄積於骨骼中。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7年提出鋁與罹患阿茲海默症間風險的假設(WHO,2003),但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科學定論,國際間的流行病學文獻中亦甚少談到從食物(包括飲水)攝入鋁與神經狀況間的關聯,也缺乏評估老人癡呆症相關的試驗性研究數據;歐洲食物安全局(EFSA)在2008年則提出,基於現有的科學數據,他們不認為從食物攝入鋁會有導致老人癡呆症的風險。
在飲水和食物中,也含有天然少量的鋁,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法完全隔絕攝入鋁的風險。但若經常食用含鋁食品添加物的食品,或是以鋁製鍋具烹煮酸味食物時,攝入鋁的風險可能會比其他人多一些。但並不表示食入含鋁食品添加物的食品,或是用鋁製鍋具烹煮食物就不安全。
食管局已於今年執行「國人由膳食攝入鋁之暴露風險調查」,彙整國際間含鋁食品添加物的使用規定及安全性資料,同時進行國人由膳食中攝入鋁的暴露風險評估,進一步評估我國含鋁食品添加物使用規定的合宜性。要注意的是,均衡飲食、減少使用含鋁食品添加物,並避免以鋁鍋烹煮酸性食物,可以減低鋁的攝入量,衛生署將設計消費者宣導資料及無鋁配方食譜。
衛生署所訂「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規定,目前我國准用的食品添加物中,共有7種膨脹劑及3種品質改良劑含鋁,包括鉀明礬、鈉明礬、燒鉀明礬、銨明礬、燒銨明礬、酸式磷酸鋁鈉、燒鈉明礬及矽酸鋁、矽鋁酸鈉、硫酸鋁。
國際間對於含鋁食品添加物的規定不一,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對於部分含鋁食品添加物,訂有30~30,000 mg/kg不等的使用上限(如矽酸鋁用於乳製品的使用上限為10,000 mg/kg),部分則未制定其使用限量;美國、日本均無制定其使用限量,歐盟則限定海綿蛋糕中鋁含量為1,000 mg/kg,中國大陸是將產品中鋁殘留量訂為100 mg/kg以下。
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暫訂每週容許攝取量(PTWI)為1 mg,在201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JECFA),則將鋁的PTWI暫修正為每人每公斤體重為2 mg,目前食品法典委員會正依此暫訂PTWI研議,是否修正含鋁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標準。
食管局將會依據風險評估結果,適時修正食品添加物標準,與國際接軌,並建議業者採用低鋁或無鋁配方,以維護國人健康。
- 食品藥物管理局【[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344期]
------------------------------------------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